英国威廉希尔公司-williamhill8.com

英国威廉希尔公司
吉大主页 | English
  • 首页
  • 关于我们
    • 英国威廉希尔公司简介
    • 公司领导
    • 机构设置
  • 团队建设
    • 学科设置
    • 重点学科
  • 团队队伍
    • 优秀人才
    • 哲学系
    • 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研室
    • 外国哲学教研室
    • 中国哲学教研室
    • 伦理学教研室
    • 科学技术哲学教研室
    • 社会学系
    • 社会学教研室
    • 社会工作教研室
    • 心理学系
    • 基础心理学教研室
    • 应用心理学教研室
    •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教研室
    • 劳动与社会保障系
    • 社会保障教研室
    • 劳动关系教研室
  • 本科教学
    • 专业介绍
    • 培养方案
    • 教学大纲
    • 精品课程
    • 管理文件
    • 教学运行
    • 教学改革
    • 教材建设
    • 实践教学
    • 二学历教育
    • 表格下载
  • 研究生教育
    • 专业介绍
    • 培养方案
    • 导师信息
    • 管理文件
    • 社团组织
    • 党团建设
    • 就业信息
    • 下载专区
  • 员工工作
    • 通知公告
    • 就业信息
    • 规章制度
    • 团学组织
    • 学子风采
    • 常用下载
  • 人才招聘
    • 人才招聘
    • 引进交流
    • 汇总统计
  • 科学研究
    • 学术活动
    • 科研信息
    • 学术报道
  • 党群工作
    • 党委工作
    • 工会(教代会)工作
    • 妇委会工作
    • 新时代传习所
  • 员工工作
    • 系庆活动
    • 系友故事
    • 员工动态
    • 员工捐赠
    • 员工会
  • 实验室
    • 心理学实验教学中心
    • 社会学实验教学中心
  • 资料室
    • 本馆简介
    • 规章制度
    • 电子资源
    • 现刊目录
    • 新作速递
科学研究
  • 学术活动
  • 科研信息
  • 学术报道

学术报道

当前位置: 首页 > 科学研究 > 学术报道 > 正文

贵州大学张柯教授受邀给公司做哲学名家讲座

日期:2023-10-26 点击数: 来源:英国威廉希尔公司

2023年10月18日晚上,英国威廉希尔公司举办的德法哲学青年学者系列讲座第七讲在东荣大厦904举办。本期讲座由贵州大学哲学系张柯教授主讲,讲座主题为“无必要性的必要一一论海德格尔1919-1945年的思想道路”。同济大学人文学院张振华副教授担任与谈人和评论人。讲座由赵雄峰副教授主持。

张柯老师首先指出,Not本是德语中的一个日常词语(它和英文的need来自共同的印欧语词根“nāu-,nəu-,nū-”),有“贫困、困苦、缺乏、困境、急迫、必要”等多种含义。海德格尔却极为重视Not的“必要”意,进而基于“必要”意来涵摄该词的日常含义,将这些日常含义思为“必要之不性”,由此构成一种前所未见地对“Not之二重性”的思考。讲座内容分为四个部分:一、Not的两种含义;二、对Not之二重性的沉思;三、无必要性的必要;四、问题的远景。

       第一,Not的两种含义。张柯老师结合国外海德格尔研究专家凯姆勒与波尔特的研究成果,指出:一方面,海德格尔始终在“本源关联”(存在与人之关联)的语境中把Not的本真含义思为“必要”,即存在本身的不可规避的支配性;另一方面,海德格尔指出,这种“必要”,作为关联活动之支配,同时具有本质性的“不性”,“困迫”等日常含义都是“必要”的不性之运作。但海德格尔的这种二重性之思也并非一蹴而就,而是经历了一个漫长历程。1928年是海德格尔“Not之思”发生重要深化的转折点。Not既是“必要”,又是“困迫”,而且“困迫”乃是“必要”的不性之运作,因此Not是以不性为其本性的“必要”,亦即“无必要性的必要”。

    第二,对Not之二重性的沉思。张柯老师指出,《哲学导论》所开启的这种二重性思考在1929/30年冬季学期讲座《形而上学基本概念》中得到了详细论述和进一步深化。对Not之二重性的沉思,不仅要求对“困迫”之深意的思考,也要求对“必要”之深意的洞见。“必要”并非仅仅是存在者层面的不可规避性,而且应被更源始地理解为“存在与人之关联”的不可规避性。

第三,无必要性的必要。张柯老师通过解读海德格尔1937/38年冬季学期讲座《哲学基础问题》并反观《哲学论稿》,结合对孙周兴教授将Not翻译成“急难”的译法问题,指出Not的二重性以及其最终表达“die Not der Notlosigkeit”的含义,Not在海德格尔语境中的根本含义应被理解为“必要”,是存在本身或存在与人之关联的不可规避的支配性,而且这种必要乃是不性的必要,即以自送自隐为本性的必要。

第四,问题的远景。张柯老师紧密地将海德格尔与中国哲学相联系,指出海德格尔对Not概念的强调,与卫礼贤对《庄子》“无用之用”的独特翻译“die Notwendigkeit des Unnötigen”(不必要/无用之必要性),无论在形式上还是义理上,都构成了一种深邃的、不容忽视的呼应与切近。海德格尔在1930年就显示出他对《庄子》文本的熟稔与卓识;1945年春天,海德格尔达成了对《庄子·外物》“无用之用”寓言的突破性理解。海德格尔思想在1946年发生从“必要(Not)之思”到“用(Brauch)之思”的转变,背后原因主要是对卫礼贤版《庄子》译法的反思。



        张柯老师的讲解对德语专业名词的考证详细扎实、思想力度极其深邃,引领听众们充分思考Not这一关键概念在海德格尔哲学当中的精妙之处。在张柯老师严谨专业的讲解中,讲座很快接近尾声。张振华副教授、赵雄峰副教授与张柯老师进行了热烈的对谈。本次讲座在热烈的掌声中圆满结束。


上一条:浙江大学马迎辉副教授受邀到公司做新锐学者讲座 下一条:中山大学徐俊忠教授受邀到公司作哲学名家讲座

版权所有 英国威廉希尔公司-williamhill8.com

地址:吉林省长春市前进大街2699号英国威廉希尔公司 邮编:130012